八十五岁翁 挥笔黄山情 ——记江淮大写意传承人萧承震先生的黄山情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5-03-03 11:59 文/胡宝玉 无山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无奇不有的黄山自古就是画家们的“山水库”。清初大画家石涛尤爱画黄山,被张大千誉为“得黄山之神”。石涛在《黄山图》中题:“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山无不有。” 农历乙巳初春,著名书画家、江淮大写意传承人萧承震先生胸怀大美山川,挥毫写意黄山于徽庐艺创作黄山十二幅胜景。虽八十五岁高龄,但萧老作画不挑纸墨,胸有成竹、不拘一格令观者赞叹不已。认识和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萧承震先生为人低调、率真、平易近人,多年来潜心研究家学,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布衣画家,在业内也广受大家好评。 观萧老作画苍劲有力,笔法老练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将传统的大写意笔墨技法融入山水中,运用简练粗犷的线条表现出黄山之“大”、“险”、“奇”,通过写意、抒情、寄兴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萧老笔下的黄山在“神”与“意”、“似”与“不似”之间。表达的是一种心境和气魄,是由心而发因道而萌的抒情雅玩,寥寥几笔便能将大美黄山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萧承震 1942年出生于安徽省素有“国画之乡”的萧县。现为萧龙士艺术研究会会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萧龙士艺术馆(徐州)名誉馆长,松风竹雨社副社长。其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合肥、昆明等地展出,均受到媒体及业界人士的关注和赞扬。《安徽日报》、《安徽工人报》、《文化周报》、《人民政协报》、《中国书画》和香港《文汇报》等报刊均曾刊载其作品或评介文章。其作品在毛主席纪念堂、山东省文物店及山东、天津、河南、武汉、湖北、江苏、上海、北京等文史馆均有收藏。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1996年被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3年10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作为指导单位的“萧龙士、萧承震书画陈列馆”开馆仪式在合肥萧龙士艺术研究会举行。 萧承震先生自幼传承家学,在其父萧龙士(著名国画大师、江淮大写意开创者)先生的教导下从事书画加之自身的刻苦钻研。他学书自颜柳入手,再及怀素、孙过庭、二王、张旭诸家,终日心摹手追,形成潇洒流畅,气贯神溢,骨力遒劲,端庄雄伟的风格。他习画,潜心于齐白石、吴昌硕、八大山人、石涛等前贤笔墨,又融家学于一炉。除兰、荷等家传深受其父笔墨的神韵而备受画界的赞誉;其梅、菊、松、石和鸡、虾、蟹、鹰、鹦、鸪等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外。此外在山水、书法方面的造诣也颇有建树。 萧承震大写意黄山作品赏析 江淮大写意源于传统绘画,融合了北方的雄浑和南方的婉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以萧龙士为代表的江淮大写意以花鸟画为艺术特色,在江淮大地上自觉形成的绘画流派。 萧龙士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花鸟画大师,其先后师从吴昌硕、齐白石,与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等艺界名流相竞爽,经历了从晚清到改革开放后至今一百多年年的历史变革和萧氏百年春秋的笔墨生涯,以萧承震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弟子,继承了江淮大写意画派的精髓并不断创新发展,其作品在苏、皖、鲁、沪等地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胡宝玉乙巳初春于徽庐艺社 注:本文作者师承江淮大写意歘成人萧承震先生、徽庐艺社创始人,先后担任安徽省艺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青年美术评论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国家注册策划师、资深广告人。 编辑:滕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