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内容详情

杨晓平“能为乡亲服务是我最大的欣慰” 一把推剪20余载为村民暖人心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5-03-06 09:36作者:合肥影响力

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素有“剃龙头”祈求好运的习俗。在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59岁的乡村理发师杨晓平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杨晓平告诉记者,“每年在这一天,大人小孩来理发也多,希望借龙抬头之吉时,开年有个好北头”。

从2002年开始,杨晓平用一把推头剪、一副热心肠,坚持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解决“头等大事”,累计理发人数达2万余人次。

为乡亲在家办个理发店

走进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北山宣村民组,在一家民房的墙上,看到显目“理发”两字,这是杨晓平的家,理发店就开在这里。来到屋内,墙上挂着镜子,桌面上有剪刀、梳子、吹风机、洗发液、围兜等理发用品一应俱全,5、6位村民翘首以待,排队等候。

杨晓平戴着口罩正手法娴熟地为村民理发,随着“咔嚓咔嚓”的清脆声响,每理发一个头仅10来分钟,使原本显得凌乱的头型就变得干净端庄,顾客非常满意,高兴而去。像这样在村里理发,杨晓平坚持了20余年。

1986年,杨晓平中学毕业后,跟随姨父在合肥一家理发店学习理发技术,他很快就掌握了理发一整套技术要领,一干就是16年。

后来,他看到家乡一些中老年人要步行七、八里路程,到桥头集、复兴两个街上理发,很不方便,他凭着自己的熟练的理发、剪烫技术,在家开个理发店,为村里有些中老年人理发。”说干就干,于2002年4月,杨晓平就购买了一整套理发工具,在家里为乡亲理发。   

值得一提的是,他家的理发店在每年农历初八就对外开张。杨晓平家窗明几净,本人勤快,手艺精湛,服务热情,待人真诚,谈吐文雅,也注重礼貌,渐渐地回头客越来越多,附近的大多数村民就认可他理发。

热心服务再累也值得

早些年,在农村,多数家庭不是一个孩子,大人农活儿忙,根本没时间好好打扮孩子,有的孩子头发长到盖住眼睛也顾不上剪。遇到这种情况,杨晓平就主动到孩子家里去理发。

一茬儿一茬儿的孩子长大了,离开了村子。有的孩子理发认准了杨晓平,甚至读了初中、高中,放假还回来找他理发。有的孩子淘气,很长时间都不洗头,头发脏得特别难理。大人的头发也好不到哪儿去,农村农活多,特别是夏季,整天一把汗一把泥地劳作,头发脏得可想而知。

杨晓平总是耐心细致地理发,有时,也出现理发的人不分闲忙,特别是每年腊月,越准备忙年,越有人上门理发,最多一天得理40多人。有人看杨晓平很辛苦,过意不去,要多给点钱,他却执意不收,“何必呢,能多为乡亲理发,再苦再累也值得。”

据杨晓平回忆,早在2020年3月,正值疫情防控期间,理发难成为了村民们的“头”等大事。为了让村民群众少出门,杨晓平戴口罩上门为村里的百姓理发,感到非常开心。他这样既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减少了群众外出率,并获得村民赞扬。

多年来遇到腿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杨晓平也主动上门服务。88岁村民付书新说,他患有脑梗引起偏瘫,家人用轮椅推着他去找杨晓平理发时,杨晓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几年来,杨晓平就上门为付书新理发,从不间断。“晓平人好,服务也好,待我父亲就像亲人一样,几年来都上门给我父亲理发,感激不尽。”这位老人的家人逢人就说。

从2017年以来,杨晓平还每月到桥头集养老中心为60余名老人理发,正常理发10元/人,可杨晓平在我们这只收7元/人,精神可嘉。”桥头集镇养老中心工作人员王维宏说。

“我在家开个理发店,尽微薄之力,能用我的一技之长为乡亲理发带来方便的事,也算是让我这门手艺有了用武之地,为乡亲愿干到拿不动剪刀的那一天。”杨晓平这样说也是这样做,早年间,他的身体已不适合外出打工,也是乡亲一直照顾他的理发生意,才让他家感到欣慰,过得开心幸福又和睦。(汪兴)

86264e729aa906b16fb8b55cb1b533ab_ABUIABACGAAgxcWGgwYooLm76QYwvAU4iQ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