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内容详情

靳灿如:“老子故里”第一村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5-03-07 09:51作者:靳灿如

作者:靳灿如


在安徽省的西北部,有一座被誉为“老子故里,道源之乡”的涡阳县;而涡阳县的东北方,又有一座传说中的老君炼丹圣地——丹城镇;丹城镇之下,有一个齐西行政村。其麾下的小秦庄,更是被尊称为“老子故里第一村”!
那么小秦庄究竟是何等风貌?又何以能荣膺“第一村”的美誉呢?

若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得先对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个深入的了解。农村,这个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景象究竟是怎样的?

在未曾踏足小秦庄之前,我的脑海中只浮现出三个字:脏、乱、差。然而,当我亲眼目睹了小秦庄之后,先前的所有印象都被彻底颠覆……

改建前的照片

我本是农家子弟,在农村度过了半生时光,直到近几年才在城市里购房定居。回想起儿时的农村,除了脏乱差之外,似乎只剩下一个“土”字可以形容。土路、土坑、土塘、土院落……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这土里土气的一切或许还能被美化成乡土气息,但一旦遇到下雨天,村庄便仿佛变成了人间炼狱。土路瞬间变成了泥浆路,被踩得坑坑洼洼、支离破碎。路上的枯枝败叶与各种动物的粪便混杂在一起,让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泥泞中,散发出难以名状的恶臭……

困在家中不出门吧,又发愁院子里的积水无法排出院门;纵使排到院前的路上,也只能在低洼处汇聚,任由蚊虫滋生,腐臭之气扑鼻而来。沟里、河里、塘里,想见清水那是奢望,都像泔水桶里的馊水一般,上面漂浮着一层绿油油的东西,下面则是浑浊不堪。村里村外,污水横流、粪便遍地,时不时还能看见老鼠、臭虫等腐尸漂浮其上……

这哪里是所谓的乡土气息?
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村的情形好了起来。许多在外打工的人挣了钱,回来后建起了小洋楼,院子里也铺上了水泥地。可是路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公家”出钱修的主干道外,各个胡同大体还是老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大家的“算盘”里,楼房院子是自己的,花多少钱都物有所值;路是公家的,哪能让个人掏钱呢?个人掏钱修路大家走,自己不就“吃亏”了吗?

正所谓“两家喂驴驴会瘦,合伙租船船会漏”,建自家楼房花几十万眼都不眨,但若自掏腰包,花个千儿八百修路门都没有——反正路又不是我一个人走,爱修不修!正是这种“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精打细算”,使得村中的“私人小路”难以旧貌换新颜。

然而小秦庄却截然不同!下了镇级公路往南行,穿过一段崎岖不平的乡间柏油路后,左前方便出现了一面雪白的墙壁,上面用鲜红的大字书写着:美丽乡村——小秦庄欢迎您!右前方则是一排整齐的楼房。雪白的墙壁上画着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题名为“风景这边独好”!再往右看,则是两排白底红字:乡村振兴美家园,因地制宜金银山。一瞬间,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两面墙壁之间,是一条南北贯通、宽广整洁的水泥路——幸福大道,它将整个村庄一分为二。这条幸福大道宛如棋盘上的中轴线一般,与两边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子及房前的一条条小巷相映成趣,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向两边伸展开来。

小巷?不!这些小巷可不小,每条小巷都是光洁如镜的水泥路,笔直而宽广。三四米宽的水泥路上,别说骑自行车进出自如了,就是两辆小轿车面对面行驶也能轻松通过。

这真是“好马配好鞍”啊!只有如此宽广笔直的“幸福一巷”、“幸福二巷”、“幸福三巷”……才能与那条宽广整洁的幸福大道相得益彰。就像大江大河一般,其支流也绝不会细小。整个村庄的布局宛如棋盘一样横平竖直、均匀和谐。

无论你住在本村的哪个角落,只要走出院门就是东西走向的水泥路。往东或往西再走几步就会汇入主干道,南北任你驰骋。真可谓是“幸福大道穿南北,幸福众巷贯东西”。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往来便捷畅通无阻……

雨雪交加依然畅通无阻?是的!冯书记说:“修路之前先规划好下水道,解决排水问题是要诀。排水畅通无阻,便能化废为保,除害兴利。从前一下雨寸步难行,现在一下雨则如免费为小秦庄冲洗了一回地。让雨雪为我们服务,全凭完好的配套措施。道路干净清爽,群众也乐意接受环保教育。大家共同保护环境卫生,不遗余力打造宜居乡村……”
果然,路上见不到枯枝败叶、猫尿狗屎,就连一片纸屑都难有。到处都春意盎然,到处都洁净如新。田野四面环绕,空中弥漫着麦苗的清新香气。春风如同江河湖海中的细浪,在通透的路网中自由自在地穿梭游弋,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们必定是幸福的、快乐的、美好的、健康而长寿的……

我在心中不由得呐喊:我要逃离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重回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重回这旖旎斑斓的宜居之地!!
可是一想到我所居住的村庄,内心便不由自主地沉郁。我院前依旧是那条狭窄崎岖、坑洼不平的土路,每逢雨天更是泥泞不堪,让人举步维艰。而小秦庄,这个与我村境况截然不同的地方,却美丽的宛如世外桃源,这究竟是何缘由呢?

带着这份疑惑,我们决定采访当地的村支书冯士界书记。

冯书记静静地聆听完我的诉说,不禁轻叹一声,缓缓说道:“确实如此啊。如今农村人为了盖楼房、给儿子娶媳妇,不惜倾尽所有,甚至负债累累,也绝不退缩。

但一提到要自己出钱修路,便立刻偃旗息鼓了。在大家的心底,房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路却是大家共同使用的,理应由公家来修缮。如此想法谁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拿出来为‘公家’办事呢?因此,要想修路,首先得转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等不来’的道理。

倘若全国人民都等着国家来修路,那国家的财力又怎能支撑得起呢?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既不能等,也不能靠,必须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通过众筹的方式修路,花自己的前办自己的事,正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为此,我们成立了‘宜居环境提升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其他村组成员各司其职。我们深入每个自然村,进行细致的调研,力求全面了解情况。只有摸清楚村民们的心声,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从而对症下药,真抓实干,切实解决群众心心念念的问题。”

我们听后,不禁对冯书记竖起了大拇指,这简直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啊!

冯书记继续侃侃而谈:“记者同志,你如此了解农村,不知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排住户中,十户人家有九户都愿意众筹修路,唯独有一户人家不肯出钱,结果这条路就因此无法修建……”

我点了点头,说道:“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像小秦庄这样的地方,有一条南北大道贯穿其中。住在大道两边的住户,他们的大门往往朝向东方或西方,出门便是主干道,无需穿过小巷,因此他们便不愿出钱修路。

这就像城市里的楼房加装电梯一样,楼上的住户都愿意出钱,而底层的住户却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电梯,便坚决不肯出钱。结果双方争执不下,甚至不惜对簿公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巷子里的小路高低不平,修路势必要将路整平。但地势高的住户不愿意将自家门前的土匀给地势低的住户,而地势低的住户又不愿意再花钱垫土,因此双方各执一词,导致工作停滞不前……”

旧貌换新颜

冯书记闻言,微微颔首道:“十个指头有长短,百人个头有高低。一个村里的居民,有的贫穷有的富裕,有的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天天在家务农,有的迫切希望修路有的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需求不同,想法各异。看似简单的事情,实则错综复杂。一人难称十人意,十人难称百人心。众口难调啊!工作确实不好做!”

我们不禁问道:“那怎么办呢?”

冯书记斩钉截铁地说道:“还能怎么办?只能迎难而上,干就对了!一不怕碰钉子,二不怕丢面子。白天下去调研了解情况,晚上回来开会商讨对策。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饭一口口吃,骨头一点点啃。我们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我再次对冯书记竖起了大拇指,并引用习主席的讲话说道:“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参观了今天的小秦庄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一个‘谜语’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你们是如何转化群众的思想工作的?能不能具体说明一下,帮我揭开这个谜底?”

冯书记笑着回答道:“一言难尽啊!若说具体事例,就像你刚才提到的‘方法论’,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现在天色已晚,不如到我家吃个便饭,我给你细细道来……”

我们婉言谢绝了冯书记的好意,说下次再来。临别时我们问冯书记有没有小秦庄从前的照片?我们好做下对比。”冯书记连说“有有有!”便找出了从前的老照片,一一展示给我们看。果然不出所料,从前的小秦庄真是破败不堪、惨不忍睹……

回去的路上我心情异常激动。如果我们村能像小秦庄一样美丽该多好啊!如果将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国,让所有的村庄都像小秦庄一样美丽,那该多好啊!这哪里还是我印象中的农村?这分明就是现代文明城市中没有围墙的“美丽小区”啊……   

编辑:滕斌

86264e729aa906b16fb8b55cb1b533ab_ABUIABACGAAgxcWGgwYooLm76QYwvAU4iQ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