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禅心——释广空法师书法作品赏析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5-04-03 01:59 经好友推荐,有幸欣赏到佛门著名书法家释广空法师的墨宝,笫一眼便拽住了我的目光。只见其书法作品笔触游走间,似有清风徐来,裹挟着超脱尘世的空灵意蕴。 释广空,生于1957年6月6日,俗名汪新业,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人。1994年在深圳弘法寺拜本焕大方丈为师,学佛出家。2002年在安徽拜时任相隐寺、现任明教寺、开福寺大方丈妙安为师,学佛修行。2004年上九华山拜慧深大方丈为师学佛修行至今。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从作品“志存高远”不难看到,释广空法师的书法,起笔收笔皆有故事。起笔处,藏锋蕴蓄,恰似高僧内敛的修行根基;露锋果敢,犹如慈悲的顿悟。行笔时,线条之粗细、疾徐之变化,粗处如古寺洪钟,沉稳有力,传达着佛法的厚重;细处若山间流萤,灵动飘逸,象征着对尘世烦恼的轻盈超脱 ;收笔时,戛然而止,干净利落,似斩断杂念;意韵悠长,余味无穷,如禅意的绵延不绝。其书风“骨气深稳,体兼众妙”,既承袭“二王”法度,又融入佛家静穆之气,笔锋间透露出“无我”的修行境界。正是这种笔墨中的心性淬炼,使得书法与禅修在此达成精神的同构。 作品“佛”字,尤显独到“内敛”。其用笔温雅端秀,却内含刚毅之气,如绵里裹针,暗合禅宗“平常心是道”的旨趣;其线条圆融高古,删尽妩媚,以简拙之态重构经典,结字疏朗,用笔有势,将佛家“无挂碍”的智慧凝于毫端;印证了禅宗公案主张:“平常心是道”,“以心为体”的禅意书法,通过笔墨传递直指人心的觉知,以笔墨为舟楫,载渡观者抵达心灵的净土。 行书“群贤毕至”,笔势纵放却恪守法度,既有张旭的豪迈,又融入了禅僧的节制。墨色淋漓,仿佛以笔墨挥洒“即心即佛”的顿悟,展现了佛经文本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统一,同时也展现出大师从雄浑到平淡的风格流变。 作品“清风明月一壶酒,竹影花香万卷书。”,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布局更是一绝,疏密得当,留白处并非空洞无物,而是充满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禅机,给观者无尽的思考空间,宛如深山古寺中的幽谧庭院,看似空寂,实则蕴含万千生机。 法师的隶书作品“舍得”,结体同样别具一格。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扁方的形态,这种独特的造型给人以平稳、端庄之感,仿佛一位正在打坐参禅的僧人,仪态万方。字的重心平稳,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协调,疏密得当。笔画的分布均匀而有序,既没有局促之感,也不显得松散。在规整之中,又蕴含着变化。整个字在平稳中富有动感,充满了艺术的趣味性。让人在欣赏时既能感受到它的严谨,又能领略到它的灵动。 作品“容者大成”,不仅仅是笔法和结体的完美展现,更能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当凝视这幅墨宝时,仿佛能看到法师在挥毫泼墨时的专注与激情。作品古朴厚重,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沉淀,有一种雄浑大气,充满了豪迈之情,激发起内心的壮志豪情,传达出法师的个人气质、修养和情感,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 释广空法师不仅是书坛高手,还是一位精通中医医理的杏林高手,身为“专家百科理事长”,常以"悬壶济世"为信条,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为许多患者驱散病痛阴霾。他常说:“作为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他在开药方时,总是秉持着“能简不繁,能廉不奢”的原则,选用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药材;每一位患者离开时,都会收到他温暖的叮嘱和安慰。从释广空法师那和蔼慈祥的面容、沉稳平和的气质,便让人无端生出几分信赖与安心。在释广空法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愿他的医术和医德能够薪火相传,造福更多的人;愿他那已然超脱书法本身的墨宝,引领着人们去探寻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智慧,在喧嚣时代重寻艺术的本真意义。 编辑:葛子双
文章分类:
魅力徽商
|
|